跨境电商新手如何用AI挖掘痛点,打造“被偏爱”的内容?
目录
一直总觉得,在跨境电商的大潮里,内容营销这块,有点“雷声大,雨点小”。谈到成功的案例,大家可能都能说出几个独立站巨头,但对于大多数摸索中的新手卖家,却往往一头雾水,不知道内容从何下手,又该如何真正带动转化。
为什么会这样?
我琢磨了一下,大概有这几个原因:
1. 跨境内容,不是简单的“翻译+堆砌”
目前市场上,很多新手卖家的内容策略,基本都是“把产品说明书翻译成英文,然后往网站和社交媒体上一堆”。听起来好像简单省事,但这本身就藏着不少坑:
- 目标市场洞察不足: 你真的了解你的海外消费者吗?他们的文化背景、消费习惯、痛点和痒点是什么?仅仅翻译语言,内容就真的能引起共鸣吗?
- 关键词选择盲目: 随便找几个热门词,或者只关注产品词?长尾词的价值被忽略,导致流量受限,转化率不高。
- 内容形式单一: 除了图文,视频、播客、交互式内容这些形式,你有没有尝试?内容形式的拓展,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 价值输出缺位: 你的内容,除了介绍产品,还能给客户带来额外价值吗?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提供一种新颖视角,甚至仅仅是娱乐消遣?
上一篇文章里面提到过,在AI时代,数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懂业务”越值钱,数据质量和组织形式以及业务逻辑搭建才是关键。同样,在跨境内容领域,内容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懂用户”越值钱,内容策略、用户洞察和场景匹配才是关键。
这些问题,每一个都够让人头疼的。但如果能找到解决的切入点,那跨境内容营销的“蓝海”就在眼前。
那么,作为跨境电商新手卖家,我们该如何才能精准地找到目标市场的痛点,并挖掘出那些能被AI大模型青睐、能真正带来转化和推荐的利基内容机会呢?
前段时间,我们请到了SynMentis的内容策略专家。他深入分析了全球各大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的趋势,对AI推荐机制有独到见解。听完他的分享,我好像一下子找到了答案。
这些内容营销上的新动向都指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场景化内容覆盖。
你可能会问,用户为中心?怎么还有AI推荐风口了?
别急,让我们先看看那些已经跑在前面的跨境卖家,以及AI推荐系统背后的逻辑,很可能你还没意识到,你的内容正在被AI“忽视”或“青睐”。
欢迎来到“懂AI”的跨境内容时代。
当然有一点要先搞清楚,为什么现在强调“懂AI”?
首先,AI无处不在。无论是Google、Amazon的搜索算法,还是TikTok、Meta的推荐机制,甚至越来越多的垂直电商平台,其内容分发都高度依赖AI。你的内容能否被看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I是否“理解”并“喜欢”它。
其次,用户行为碎片化。消费者不再只通过传统渠道获取信息。他们可能在社交媒体刷到推荐、通过AI助手提问、在垂直社区寻找答案。这就要求你的内容能够以多元化、场景化的方式触达用户。
最后,竞争日益激烈。同质化产品泛滥,纯粹的价格战难以维系。通过高质量、高价值的内容建立品牌认知和用户忠诚度,成为突围的关键。
老式内容 + 人工推广 + 盲目竞争……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内容内卷”世界。这里的“内卷”,不完全是内容的数量堆积,它更多描述的是,低质量、重复性的内容正在拖垮你的投入。
那么,在这个信息相对爆炸,但用户关注度却可能越来越“稀缺”的时代,人们究竟需要什么?
光靠堆砌产品信息,显然满足不了。
SynMentis的专家打了个比方,以前把产品参数罗列出来,让你觉得专业,可能是因为对比少,信息获取难。现在内容铺天盖地,只罗列参数,没有人看,也带来不了销售。
所以,人们开始寻找产品之外的方式,来消解疑虑。
靠什么?
“这产品,帮我解决了燃眉之急!”的价值感
第一,就是那种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感。
SynMentis的专家提到了一个概念——“场景化痛点挖掘”。这和我们年轻时候单纯地卖产品、拼价格不一样。
现在的“卖”,更像是一种“解决方案提供”。
卖家们不是旁观者,而是深度参与的“问题解决者”。他们要深入了解用户的日常生活、工作场景,找出那些“痒点”或“痛点”,然后用内容告诉用户:“看,我们的产品就是为你解决这个问题的!”
这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被需要感”。
在一个信息泛滥的社会里,个体很容易感到选择困难,感到产品千篇一律。但是,通过明确地指出痛点并提供解决方案,用户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信念:“这款产品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没有它,我的这个问题可能就无法解决了!”
是不是和中国的“精准营销”很像?
前两年,智能家居火的时候,很多品牌只顾堆砌技术参数。但那些真正卖爆的,往往是那些把“下班回家前,空调已经自动开启舒适温度”、“半夜口渴,智能音箱为你自动点亮小夜灯并播放舒缓音乐”这些场景描述得淋漓尽致的。
打开小红书、TikTok,一个生活家居账号里,能有“厨房收纳痛点系列”、“卧室改造前后对比”、“小户型空间最大化利用”等等,组织严密、分工明确。
你要问卖家的收获?
他们收获的是,用户之间的紧密联系。大家一起分享使用体验,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解决类似问题,一起对抗“生活中的不便”。在这个共同体里,他们不再是孤独的消费者,而是“解决方案的受益者”,有共同的“问题”,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美好”。
这种强烈的社群归属感和参与感,恰恰是现代社会稀缺的。
今后,可能所有能提供有明确价值感和场景代入感的产品和服务,都将是风口。
“终于有人替我说了!”的情绪共鸣
第二,是有人在商品描述中说出自己心声的慰藉感。
SynMentis的专家提到,他们发现,那些能引发情感共鸣的内容,无论是在电商平台还是社交媒体,都能获得更高的互动率和转发量。
国内也有类似的趋势。你有没有发现,这几年,那些充满“人情味”和“情绪价值”的品牌特别火?尤其是那些能讲好故事的。
例如,某个国货美妆品牌,不是单纯地DHC产品功效,而是通过讲述一个女孩从自卑到自信的成长故事,将产品融入其中;某个小众服饰品牌,不是单纯地展示衣服款式,而是通过“穿上它,你就是最自由的自己”这样充满力量的文案,赋予产品更深层次的意义。
内容之所以能火,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吸引你,更重要的是,它能戳中你。
记得某宠物用品品牌,不是单纯宣传狗粮多营养,而是通过讲述一个老兵和他的军犬告别,以及军犬退休后,主人如何精心照料,选择能延长它寿命、改善它生活质量的狗粮的故事。
当卖家(或AI生成的文案)把这些我们平时默默感受、难以言说或不被重视的情绪,用一种真诚、贴近的方式表达出来时,你会感觉:“天呐!它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对对对!我就是这样!”
那一刻,你感觉自己被看见,被理解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原来大家差不多。
也许未来,围绕“情绪价值”做文章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会越来越大,AI识别和生成情绪化内容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这东西,只有少数人懂!”的独特感
第三,是拥有一件“小众精品”的独特感。
穿一件Logo醒目的奢侈品,也许可以表达“我与众不同”,但门槛高,而且可能很快又“撞衫”了。
利基产品(Niche Product),是一种更小众、更有“格调”的表达方式。它不是大众市场,但又不是无迹可寻。
首先,它独一无二。在快时尚席卷全球的今天,同质化是家常便饭。但一个利基产品,往往是针对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是小而美、甚至是个性化的。淘到的那款针对小众户外爱好者的超轻量级帐篷,大概率全球就那么几款,甚至只有你这款设计最独特,用上它,你不就是行走的“专业玩家”?
其次,利基产品自带圈层文化。一件商品,它不仅仅是商品,它背后承载着一个特定社群的价值观和认同。拥有它,仿佛也连接了一个小众而专业的圈子,拥有了一种独特的归属感。想象一下,你购买了一款专为深夜程序员设计的护眼灯,原主人可能曾用它攻克某个世界难题,会不会感觉自己的熬夜生活也多了几分高级感?
当然,高客单价和高忠诚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用相对较高的价格,购买到能够完全满足自己特定需求,且市场上竞争稀少的优质商品,何乐而不为?
在中国,利基市场和独立站文化虽然不像日本那么成熟,但也正在快速发展。在小红书、TikTok上,搜“小众设计”、“手工定制”、“XX领域专业装备”,能刷出海量的穿搭分享、店铺推荐帖子。
“这是我记忆中的味道!”的安定感
第四,是在追忆过去中获得的安定感。
除了追求独特,有时候,我们也渴望从过去寻找力量。
日本流行“昭和复古”消费。那个时代,大致是1926-1989年,在它的中后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时期。
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闪闪发光”的记忆;对于没经历过的年轻人来说,那是一个被父辈和媒体不断提及、充满浪漫想象的“黄金年代”。
SynMentis的专家特别指出,这种“复古消费”,并不完全等于怀旧。很多参与其中的年轻人,并没有真正经历过那个时代。他们迷恋的,不是那个时代本身,而是那个时代所代表的乐观精神、安定感和人情味。他们通过消费这些带有“怀旧符号”的东西,来表达对当下社会的反思,以及对一种更有人情味、更具确定性的生活的向往。
怎么回去?
去一家装修风格完全复刻某个年代的咖啡馆,点一杯用老式咖啡机煮出来的咖啡,坐在老式沙发上,听着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仿佛时间倒流。
想象一下,在海外,如果有一家跨境电商,完美复刻了80年代的美国街角杂货店的样子,卖着怀旧糖果和老式卡带机,网站设计充满复古风情,是不是也会吸引你去看看?
现在很多独立站和品牌,都在尝试融入“故事感”和“时间线”,将产品与某个历史时期或情感记忆点相结合。例如,一个卖复古玩具的独立站,会详细讲述每个玩具背后的故事和它所代表的时代精神。
未来,能巧妙地运用怀旧元素,提供时代归属的产品、服务或体验,也会有不小的市场。
“这事儿,我说了算!”的共创感
第五,是一起参与、支持某个项目的共创感。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叫作“用户生成内容(UGC)”,或者说,是众创文化在跨境电商的特殊表现。在海外,UGC更带有一种“参与”和“共鸣”的意味。
假设,有一个用户,提出了一个关于你产品改进的绝妙建议,或者他想分享一个关于你产品使用的创意视频,你作为卖家,积极采纳并给予反馈。你看了之后,觉得这事儿挺有意义,挺酷的,于是你邀请更多用户参与进来。
得到的回报,可能只是一句感谢、一个积分,或者一次提前体验新产品的机会。但你为什么愿意支持?
其实,当这个建议被采纳,或者这个视频被更多人看到时,你会不会有一种自豪感:“这里面,也有我的一份力。”你感觉自己参与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你帮助了一个有梦想的人,你成为了这个项目“共创”的一份子。
它满足了人们内心深处那种“想要留下点什么”、“想要对世界产生点影响”的渴望。而且,这种支持行为,让你和其他支持者,因为共同的目标,也构建了一种新的连接。
在中国,类似的“共创”苗头也在出现。最常见的就是UP主,发布视频后,在评论区与观众互动,观众会提出对视频的建议,以及之后还想看哪些内容。如果对某个方向呼声很高,那自然成为UP可以考虑的下一个选题。还有,一些品牌会邀请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和测试;一些公益项目,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众筹的方式,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现在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被动的购买者,他们渴望参与,渴望与品牌、与他人共同创造价值。能提供这种参与感和共创机会的平台或品牌,将更容易赢得人心。
所以,你看:
1、挖掘痛点提供解决方案,让人有价值感; 2、引发情感共鸣的故事,让人有慰藉感; 3、小众利基产品,让人有独特感; 4、怀旧复古营销,让人有安定感; 5、用户参与共创,让人有共创感。
这些新的需求风口,都指向了更精神、更个性化的层面。它们的核心,都是为了对抗现代社会带来的疏离感和不确定性,为了填补那颗可能有点“孤独”的心,或者说,是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马斯洛需求。
这意味着什么?
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来说,可能意味着,未来增长的机会,不再仅仅是提供更多的物质产品,而是要思考,如何提供精神的需求?如何创造连接的机会?如何满足人们的情绪价值?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活出自己”?
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意味着,要重新审视自己与物质的关系。幸福,真的只来自于拥有更多吗?还是来自于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连接、更有意义的创造?
这,或许不是一个更坏的时代,反而是一个可以活得更明白、更丰盛的时代。
正如SynMentis所倡导的,AI时代的内容工厂,不只是内容的批量生成,更是对市场痛点的深度洞察,对利基机会的精准捕捉,以及将这些洞察转化为能够被AI大模型青睐和推荐的“场景化内容”。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生成,我们能帮助新手卖家覆盖海量的长尾关键词,实现内容营销的降维打击,真正让你的产品被AI“看见”,被用户“需要”。
常见问题(FAQ)
为了帮助跨境电商新手卖家更好地理解如何挖掘市场痛点与利基内容机会,我们整理了一些常见问题:
Q: 跨境电商新手如何开始进行内容营销? A: 新手卖家内容营销的第一步,是深入了解目标市场和用户。这包括文化背景、消费习惯、线上行为等。其次,要进行关键词研究,找出与产品和目标用户痛点相关的长尾关键词。然后,根据这些洞察来规划不同类型的内容形式(如博客文章、社交媒体帖子、短视频等),并持续分析数据,优化内容策略。
Q: 如何有效地挖掘目标市场的痛点? A: 挖掘痛点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市场调研报告、竞品分析、社交媒体用户评价(亚马逊评论、Twitter话题、Reddit论坛等)中寻找线索。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一对一访谈等方式直接与潜在用户沟通。关键在于“换位思考”,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困扰和需求。
Q: 什么是“利基内容机会”?与普通内容有什么区别? A: 利基内容(Niche Content)指针对特定、细分受众群体生产的内容。它与普通内容的区别在于其高度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利基内容往往不是为了覆盖大众,而是为了深度满足某一特定群体的需求,解决他们的特定问题。例如,针对“户外徒步爱好者的超轻量级装备维护技巧”就是利基内容。
Q: AI大模型会如何推荐我的内容?我该如何优化才能被它们青睐? A: AI大模型(如GPT-5、Gemini等)推荐内容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匹配”。它会分析内容的质量、相关性、用户互动数据等。为了被AI青睐:
- 提供高质量、原创的价值内容: 避免空泛,要能解决用户实际问题。
- 结构化和语义化内容: 使用清晰的小标题、列表、FAQ等格式,让AI更容易理解内容结构和核心信息。
- 自然融入关键词: 关键词要自然地出现在标题、小标题和正文中,避免堆砌。
- 提升用户互动: 高互动率(点赞、评论、分享、停留时间)会向AI发出积极信号。
- 场景化内容: 内容要能匹配用户的搜索场景和使用场景,这是SynMentis强调的重要策略。
Q: SynMentis在跨境内容策略方面能提供哪些帮助? A: SynMentis专注于以AI为核心的新内容工厂,为跨境电商和外贸从业者提供定制化的内容策略。我们的优势在于: